玻璃幕墙建筑,包括由玻璃、金属和石材组合的幕墙建筑。幕墙建筑自20世纪50年代自西方国家兴起,因其具有丰富多变的外装饰效果,在全球发展很快。我国幕墙建筑是从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开始起步,9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,以年均500万㎡的速度增长,20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,遍布全国城镇,从首都北京到新疆库尔勒,从上海东部沿海大中城市到西部新兴城市,从海拔5000m西藏的拉萨到
基本风压为1.2kPa 的东海嵊泗,从东北的
哈尔滨到海南岛三亚,随处可见新型
建筑幕墙装点着秀丽的城市大街。幕墙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我国现有幕墙品种:明框、隐框、金属、石材、单元、
框架、点式幕墙等,正逐渐提高和成熟,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先进结构更加增多;
双层幕墙、
光电幕墙、
遮阳幕墙、
生态幕墙、智能幕墙、
膜结构幕墙、动态幕墙等,将逐渐有所发展。
我国幕墙行业从1983年开始起步,历经20多年、特别是90年代的高速发展,到21世纪初已成为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,现正向幕墙强国发展。2004年我国生产了约1000万㎡的建筑幕墙,约占全世界当年用量1700㎡的58%,其中明框、隐框约占全部幕墙的60%左右;其中,
隐框玻璃幕墙400万㎡、
点式玻璃幕墙占140万㎡、
明框玻璃幕墙50万㎡、
石材幕墙和
人造板幕墙160万㎡、
金属板幕墙及屋面180万㎡、双层结构幕墙30万㎡、其它(生态幕墙、U形玻璃幕墙、动态幕墙、
光电屋顶及幕墙、膜结构幕墙等)40万㎡。到2004年底,我国建成了约1.1亿㎡的各式建筑幕墙(包括
采光屋面),占世界总量的50%以上。
北京市的幕墙建筑,无论产值、数量还是面积、档次,都居全国乃至全世界首位。2004年全国幕墙行业产值约1400亿元,北京市幕墙工程的产值,占全国的13%。北京市
建筑装饰行业产值达到800亿元,其中
公共建筑装饰占62%,500亿元,家庭装饰占38%,400亿元;公共建筑中,幕墙占40%,200亿元。北京现有幕墙建筑2000座,面积1400万㎡。上海现有1500座,面积1200万㎡。广州、深圳、厦门、南京、杭州、重庆等大城市均在1000万㎡左右。
一、幕墙行业发展
1.三个发展阶段
一是萌芽期:1983~1994。起初每年全国产量约10万㎡,年均约200万㎡,主要是
构件式明框玻璃幕墙,引进、摸仿国外技术,一哄而起,无自己规范和标准,技术质量水平较低。当时水平最高的幕墙作品如北京的五星级长城饭店。
二是成长期:1995~2002年。年均产量约800万㎡,除明框玻璃幕墙,发展了
隐框幕墙、
单元式幕墙、
铝板及石材幕墙。1995年引进点支承幕墙。1997年单元式幕墙开始被社会接受。1998年出现点驳式幕墙,。这一时期的幕墙代表作如1999年竣工的五星级上海金茂大厦。
三是发展期:2003~2010年。我国建筑幕墙还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,建筑幕墙仍将是公共建筑中外维护结构的主导。年均产量约1200万㎡左右。
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,我国
铝门窗建筑幕墙行业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起步,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。80年代,引进了一批铝门窗专用加工
设备和生产技术,解决了从无到有,行业是以增量发展为主题。90年代,以引进建筑幕墙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型成套设备为主,相应的引进了国外最新的工程材料及国内的工艺技术,逐步既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,又掌握了国外前沿技术,这时候的行业是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,独立开发中国特色产品的动态发展为主题。现已有不少公司已有或将有更多的自己知识产权的新技术,有些已达到国际水平。
国外
幕墙技术水平约领先中国10年。预计2010年我国的建筑幕墙行业的主要技术领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2.幕墙队伍
20年来,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航空、军工、
建材。机械行业人型企业投入到铝门窗和建筑幕墙行业,以其雄厚的资本,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管理,为壮大行业队伍,提高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开拓市场和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。90年代以后,又有一大批中外合资企业、外商独资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加盟
铝合金门窗与建筑幕墙行业。1995年以前,国内知名的航空、军工企业带动行业发展。1996年以后,优秀民营企业集团以其新型企业管理机制,先进的专业技术,现代市场运作模式,为推动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,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现有
幕墙企业中,民营占80%,国有占20%。市场份额国内幕墙企业约占85%。
1996年12月3日建设部发布了《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》(建建[1996]608 号),2000年6月30日建设部发布了《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分级标准》(建设[2000]126号)。到2005年3月,全国现有专业一级幕墙施工企业106家(1996年为56家),专业甲级幕墙设计单位125家,同时具有一级幕墙施工和甲级幕墙设计的企业77家。
上一页1234下一页